胶东民间都有“正月不剃头”之讲究(图)

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剃头”之说,胶东民间也不例外。多年来,作者一直沿袭这一习俗,通常只在二月初二才去理发。

今年“2月2日”,我也想照常剪头发。但是当我在镜子里欣赏自己的时候,我觉得我可以再多呆几天——农历十二月把头发剪短了,所以我没有马上去。没想到,不久之后,胶东多地出现疫情,街上的理发店纷纷关门。它一直持续到农历三月。

长发容易暗沉。在此期间,笔者多次萌生了在家中用理发器剪头发的想法。如果你心中有想法,你将不可避免地在你的脑海中联想到它们。从这个到另一个,我逐渐回忆起小时候关于“理发”的一些经历。虽然这些经历已经存在很久了,但思来还是比较有趣的,所以我就简单梳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图片[1]-胶东民间都有“正月不剃头”之讲究(图)-东山资源库

图片[2]-胶东民间都有“正月不剃头”之讲究(图)-东山资源库

1、 “第一个月不要剃光头”

在本文的开头,我提到了“第一个月不要剃光头”的重要性,记忆将从这一点开始。

作者出生于1980年代以后,在胶东农村长大。上小学的时候,身边的人守规矩很严格,没有人敢越过雷池(民间传说正月剃光头对舅舅不好)。直到中学,规则才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我第一次见到他们时感到很惊讶)。不过,那个时候,正月剪头发的人,一般要等到十五岁生日。

但现在,这种强调已经相当淡化了。对城里的年轻一代来说,在正月初五之前理发无所谓;甚至对于那些还在坚持这一习俗的人来说,这与其说是遵守规则(担心这对他们的叔叔不利),不如说是一种生活习惯。

图片[3]-胶东民间都有“正月不剃头”之讲究(图)-东山资源库

2、奶奶的手推子

理发工具,有手动和电动之分。相对而言,手动推子操作难度较大,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夹头发。所以,只有熟练的人才敢用。

我的祖母擅长使用手动推子。早年村里还没有理发店的时候,她不仅要负责自己家的理发,还经常有邻居过来求助。虽然她忙于这件事,但她也为这项技术感到自豪。

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左右,作者的发型基本出自祖母之手。当然,当时的发型并没有太复杂,只是剪得平平且短。

图片[4]-胶东民间都有“正月不剃头”之讲究(图)-东山资源库

请记住,我祖母的推子被放在一个特殊的纸板箱里,旁边有一瓶润滑油。每次她戴上眼镜,在开始理发前滴几滴油。大概是到了六十多岁之后,她觉得自己戴着老花镜都看不清楚,或者理发店越来越多,外婆也渐渐放下了理发器。

图片[5]-胶东民间都有“正月不剃头”之讲究(图)-东山资源库

3、村里的理发店

作者老家所在的村子并不小,鼎盛时期有500多户、1800多人。人口这么多正月里剪头发倒霉一年,理发的需求自然也很大。因此,1990年代以来,村里的理发店层出不穷,三间并存。这在不在城镇和城镇的村庄中是罕见的。

图片[6]-胶东民间都有“正月不剃头”之讲究(图)-东山资源库

回想起来,上高中的时候正月里剪头发倒霉一年,村里理发店的“热潮”结束了。那时,有一个初中生,初中毕业后去学理发。回到家乡后,他开了一家店。开业后,笔者也去参加了。理发一共花了5块钱,他坚持不收,我却坚持给,吵了一阵子。

后来村里的年轻人陆续来到城里,老一辈也没有过多追求发型。于是,几年之内,他自己就去城里发展了。

图片[7]-胶东民间都有“正月不剃头”之讲究(图)-东山资源库

4、 总英寸和刀切

图片[8]-胶东民间都有“正月不剃头”之讲究(图)-东山资源库

笔者上小学的时候,身边同学的发型也没什么特别的。男人有平头,女人有辫子。在中学,尤其是高中以后,一种新的趋势正在逐渐出现。男生用发寸比较常见,女生用刀剪比较时髦。

中学时代,虽然经常用学业成绩来评判高低,但在发型和穿衣上,每个人都难免要互相比较。在班上,第一批剪头发、用刀剪头的人,自然会被别人羡慕。而后面的人要想超越前者,就只能另想办法——要么以发寸为单位染上颜色,要么用刀改变竖尾的形状。

当然,在那个年代,不努力学习就追求新奇的发型,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女生留刀剪是可以的,但如果男生是黄头发,通常很快就会被嘲笑为“黄头发”。

时代变了,现在中小学校对发型的要求很严格,学校里的“黄头发”是见不得人的。(本文作者:二作月)

了解更多创富资讯,可以持续关注本站:东山资源库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