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庙
白帝庙大门 现在的白帝城是指广义的白帝庙,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阁等明清建筑。 明亮殿始建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 是庙内的主体建筑,供奉着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塑像。 武侯祠供奉着诸葛亮三代祖孙。 寺前的观星阁相传是诸葛亮夜间观星的地方。 明亮殿和武侯祠左右两侧,藏有历代名碑。 寺内还有文物陈列室和诗史馆,陈列着新石器时代以来出土的文物和古今名家的字画。 这些古建筑和文物让白帝城更加丰富多彩。
白帝庙内,保存着许多历代诗词、碑刻和文物。 其中有著名的东周巴蜀柳叶青铜刀、汉晋瞿塘峡悬棺遗迹、碑刻书画73件、隋唐以来的陶器和青铜摇钱树等。 ,以及历代文物1000余件,古今名家书画100余幅。 《竹叶碑》诗画结合,风格独特; “三王碑”刻有凤凰、牡丹、梧桐,精美华丽,堪称珍品。 东西碑林中陈列着70多块保存完好的碑刻,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1300至400年的历史。 在东碑林中,“凤凰碑”和“竹叶碑”最为引人注目。
托骨堂
托骨堂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关于刘备托孤在白帝城的故事:蜀汉皇帝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兵败逃往麦城。 途中,另一位结拜兄弟、伐吴先锋张飞被叛将范姜、张达所杀。 刘备大怒,不谋而策,催兵进击。 章武二年夏六月,东吴大将鲁迅纵火焚烧七百里营房。 兵败于夷陵啸亭,退守白帝城。 三国久未统一,二弟相继死去,军队大受打击,国事私仇让刘备又病又怒。 在永安宫,刘备将儿子刘禅(阿斗)托付给诸葛亮。 然后他死了。 从此,白帝城因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而名扬天下。
明粮店
明粮店
这座宏伟宽敞的大殿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 殿内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五颜六色的塑像。 明亮殿原为公孙述塑像,是当时民间为纪念公孙述而建。 因为在公孙述称帝的时候,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周边地区却相对平静。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公孙述,专门在白帝城内修建了一座“白帝庙”白帝在哪个省,并在白帝城内供奉神像。 明代,公孙述塑像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刘备塑像。 庙内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塑像。
文革期间,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塑像全部被毁,头颅被砍掉。 但是四个小太监保存完好,因为他们认为小太监也属于被剥削阶级。 因此,文化大革命后,又重修了明亮堂。 明亮殿中除了四个有脖子的小太监外,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都没有脖子。
武侯祠
武侯祠
位于明亮殿西侧。 寺内供奉着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孙诸葛尚的彩色塑像。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的儿子、孙子也是贤臣,为蜀国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诸葛亮是刘备死后蜀国的实际统治者,曾被封为武相侯。 在蜀统治期间,他努力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就。
星星凉亭
位于武侯祠前。 观星阁共6角12柱,飞檐翘角【蒙古记忆】——白帝堂托孤堂《三国演义》,气度非凡。 底层由12根木柱支撑,上层由6根木柱支撑。 飞檐转角,雕梁画栋,造型别致,设计十分考究。 相传诸葛亮率兵入川时,夜观星空,思索用兵之策。 “观星阁”由此得名。 阁上高悬一口古钟。 周氏的名篇《秋兴八首》雕刻精美,别具一格。
碑林
碑林
东、西碑林分别位于明祠和武侯祠两侧。 这里汇集了隋代至清代的70多处碑刻,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文字的批文是中国书法精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两块隋碑,距今已有1300多年。 一是龙宫山墓志,二是金轮寺灵塔碑。 东碑林中,“凤凰碑”、“竹叶碑”别具一格白帝在哪个省,堪称珍品。 东碑林碑刻为清代人刻:“同治九年六月十九日,大水为灾,高出城五尺”,成为珍贵的水文来自星辰阁的数据。 毗林内还有刻有清代康熙御笔的诗碑一座。 这是康熙所作的一首唐诗,赠给晚年退隐还乡的大臣傅作骥。 诗曰:“唯危石引鸟径,青山多人。何处是桃源,溪水浮落花。”